急救中心的建設便于醫療機構實行統一調度、分區管理、就近出車的管理模式,有效縮短120救護車出警時間,為突發危重急癥搶救爭取時間,提升各類醫療保障的水平,打通老百姓生命健康“綠色通道”。但醫療急救中心不同于傳統的醫院建設,因其是向百萬人口以上區域提供高水平院前院內急救服務的醫療機構,在智能化建設的維度上會有相當程度的硬性要求(智能化化建設內容參見:智能化疾控中心建設:疾控中心實驗室設計裝修 CEIDI西遞),本文IEDI西遞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急救中心裝修建設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學習分享。>>>商務洽談,點此處,在線咨詢
急診實驗室環境設計要點
急救中心的建設一般依據所在地區的急救服務半徑、人口、交通、經濟水平、重點區域以及需求量等綜合條件來確定。其建筑裝修和環境設計,應體現簡潔、明快的特點,土建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建筑抗震烈度應在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基礎上提高一度。入口應通暢,設有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平車出入,并設有救護車通道和專用停靠處,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分設急診患者和救護車出入通道。且要注意在主要的車道和通道上不應有易倒塌的裝飾物。
急診實驗室平面設計分區
一般急救中心在功能劃分上相對明確,醫學功能部分由急診外科門診、急診外科住院部、急診外科手術室、急診搶救室、急診留觀室、急診ICU、急診檢驗中心這七個部分組成。是綜合調度和多學科聯動為一體,優化整合了骨科、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經外科、眼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等多學科資源的集合體,承擔所轄區域的重大創傷急救任務。平面設計要合理,以“優化就醫流程”、“縮短急診創傷患者的救治時間”為準則進行布局。當然除了醫學功能部分,還應對應設置綜合行政辦公區、通訊調度指揮室等輔助功能區。
急診外科手術室按照標準應設置不低于2個千級手術間,需要設置凈化空氣層流裝置;控制正壓氣流+23-25Pa且溫度可在15-25℃、濕度可在50-65%之間調節,手術室平均照度應在400Lex以上,輔助用房、走廊平均照度應在200Lex以上。伴有傳染病的患者需要在負壓手術室內完成手術,可采取增設排風機等有效手段以調節排風量,使潔凈手術室由正壓變成負壓。在潔凈區域內用空氣負壓差來控制氣流,吸收有害氣體,潔凈室內空氣。使用負壓手術室可以從根本上控制和解決手術室空氣污染問題。
急救中心會依據規模配置有線通訊系統、無線集群系統、計算機系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本區域電子地圖和衛星定位系統以及114數據庫信息系統等,同時檢驗實驗室里也會配置生化免疫發光一體機,血細胞分析儀,血凝儀,血氣分析儀等大型檢驗設備,CT和核磁共振等檢查也涉及大型醫療設備,所以急救中心的供電系統在設計裝修中要格外重視。應確保電力設施的安全可靠并確保不間斷供電,宜采用雙路電源供電。不能保證持續供電的地區,可設自備電源。重要部位應有UPS應急電源系統。
急救中心以創傷急救、卒中、胸痛、危重孕產婦救治等急性醫療救護措施為中心開展工作,建成后都會成為社會應急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起急救醫療指揮調度、通訊及信息處理工作、重大災害事故的醫療救援及大型社會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這類大型建筑一般對設計和裝修承建方的要求相對較高。一般以公開招標的形式選擇合作單位。CEIDI會建議急救中心需求方選擇潔凈工程EPC總包服務商會更為適宜。
附急救中心設計與施工招標范圍:
工程設計招標范圍:包含建筑本體和紅線內場地、構筑物及景觀的設計工作;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智能化、精裝修、幕墻、標識、照明、園林景觀、人防、綜合管線等專項設計以及施工圖設計、綠建、水保方案等。
工程施工招標范圍:包含經招標人認可及通過審核的施工圖紙及清單范圍內的施工,包括但不限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土建、裝飾、室內精裝修、安裝、消防、通風、環保等室內工程和道路、圍墻、大門、給排水、景觀園林綠化景觀等室外配套設施工程建設、竣工試驗、驗收及保修期內的保修,及與工程密切相關且必不可少的相關工作內容。
相關閱讀:
CEIDI西遞醫藥研發生產中心EPC工程施工現場紀實
萬級細胞實驗室 上海畢傲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工程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SIMC)綜合門診、實驗樓項目